利用SPAD探测器实现3D量子鬼成像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阵列探测器的装置,该阵列是为激光雷达(LiDAR)和医疗成像应用开发的。这些探测器具有多个独立的像素和专用的定时电路,这使得其能够以皮秒分辨率记录每个像素的探测时间。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阵列探测器的装置,该阵列是为激光雷达(LiDAR)和医疗成像应用开发的。这些探测器具有多个独立的像素和专用的定时电路,这使得其能够以皮秒分辨率记录每个像素的探测时间。
2020年11月24日北京时间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专注于研发独特创新型工业视觉摄像头的设计及制造商LUCID Vision Labs对外宣布,其第二代3D 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Helios摄像头现已进入量产阶段。
日前,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官员发布了一份关于“隐形前大灯”(Invisible Headlines)项目的广泛机构公告(HR001120S0045),旨在开发计算密集型的3D红外传感器,使用三角测量和热感图像中的环境信号创建精确的传感器,以用于无人驾驶车辆导航。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2020年3月9日,聚芯微电子正式发布国内首颗自主研发的背照式、高分辨率、用于3D成像的飞行时间(Time-of-Flight,ToF)传感器芯片:SIF2310。
全球3D成像和传感市场将从2019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0%。3D视觉市场的重要性意味着从成像到传感的演变正在我们眼前发生。我们发现众多初创公司正在进入3D成像和传感生态系统。
起初,红外光源主要应用于光通信领域;进入20世纪80年代,红外LED开始被整合到各种消费类应用中,如遥控器;然后,红外光源市场受夜视应用驱动,如安防监控摄像机;近期,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红外LED和激光器又焕发新的生机,预计红外光源市场将迎来10年的增长!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