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研究者在量子级联激光器研究获进展
量子级联激光器是一种明亮紧凑的半导体激光器,在中远红外光谱区域发光。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们在《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关于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的重大进展。
量子级联激光器是一种明亮紧凑的半导体激光器,在中远红外光谱区域发光。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们在《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关于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的重大进展。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师研发出性能创历史记录的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有望为下一代夜视成像和激光雷达(LiDAR)光电探测器带来变革性技术。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郭国聪领导的研究团队为了克服大NLO系数及高激光损伤阈值难以兼得的结构设计瓶颈。
近日,安光所孙敦陆研究员课题组在探索新型三价铒(Er3+)掺杂中红外激光晶体及2.7微米激光调Q等方面再次取得一系列突破和进展
Interband Cascade Lasers,即带间级联激光器,简称ICL激光器,是继近红外DFB激光器,中红外QCL激光器之后的一个重要创新产品,尤其是在3 ~ 6 μm波长领域填补了DFB激光器和QCL存在的不足。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CEA-Leti在2020年美国西部光电展针对其最新推出的光声光谱探测器,发表了题为《微型光声探测器:突破集成在硅片上的中红外光声光谱技术极限》的论文,该探测器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高灵敏度以及高选择性。
QCLs在众多中远红外光源中具有独特的产业化优势,特别是器件的小型、低功耗、高效率等,给未来的应用如遥感、计量以及红外干扰等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是目前其他光源不可替代的。
“新年新面貌”似乎也适用于我们的银河系,NASA发布了银河系中心的新全景红外图像。利用“平流层红外天文学观测站(SOFIA)”收集的数据,该图像揭示了传统上难以捕获的某些区域的新细节。
针对中红外宽谱光源的产生应用,研究人员独特地设计了非对称的锥形结构,可以在色散控制的同时,降低石英包层对长波长的吸收损耗。此种方法极大了降低了中红外光源的产生难度,能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甚至便携式的中红外光源。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