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磷属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叶宁研究团队获得四例碘代磷属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具有较强倍频效应和宽红外透过范围,实现带隙、倍频效应和红外透过范围间的平衡。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叶宁研究团队获得四例碘代磷属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具有较强倍频效应和宽红外透过范围,实现带隙、倍频效应和红外透过范围间的平衡。
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宣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完成了环境测试,通过了从火箭发射到太空运行的多个严苛测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在3微米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Luminescence。
中红外(3-5μm)激光因在激光通讯,激光调控和激光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传统的红外晶体AgGaS2和ZnGeP2可用于中红外波段,但因其损伤阈值较低,限制其实际应用。
然而,虽然中红外感应光源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相比于其他波段,中红外在成像方面的应用仍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中红外相机的低性能和高成本。
NASA预计在2023年12月让ASTHROS望远镜从南极洲升空,飘升至离地40公里的高度,可观察到平常被地球大气层阻挡的远红外光,执行四项科学目标。
目前的MIR相机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但对热噪声非常敏感。此外,适用于化学图谱的最快的MIR相机的传感器的像素数较低,因此限制了高清晰度的成像。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