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T打造新型中红外双频梳系统,可检测主要温室气体
激光频率梳的输出信号由一系列离散、等间距的频率线组成,已经成为气体传感应用和探测多种类气体的极具价值的方法。目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的最新研究项目已经论证了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实现单频梳设备检测多种主要温室气体。
激光频率梳的输出信号由一系列离散、等间距的频率线组成,已经成为气体传感应用和探测多种类气体的极具价值的方法。目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的最新研究项目已经论证了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实现单频梳设备检测多种主要温室气体。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激光技术中心孙敦陆研究员课题组在高功率中红外掺铒固体激光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采用掺铒YAP晶体作为固体激光增益介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LD)阵列作为泵浦源,实现了高功率、高效率的中红外准连续激光输出。
近日,维也纳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正在着手开发一种新型制造方法,使高效的超级反射镜适用于中红外波段成为可能,为此类组件在传感和生物光子学领域的应用开辟了道路,而在这些领域,拓宽波长范围至关重要。
来自德国MPSD的科学家团队已成功创造出一种亚稳态,它可以让分子固体的电阻消失,其方法是将分子固体暴露在精细调谐的强中红外脉冲中。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波长为 2.5 至 3.7 μm 波长范围内高度稳定的宽带中红外(MIR)光束光源,支持基于光纤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简化,可应用于工业和医疗领域。
近日,来自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Léo Wojszvzyk等人介绍了一种超表面结构,该结构设计为在中波长红外大气透明窗口中以特定波长发射,并使用白炽灯产生特定的线性偏振。
该研究发现中红外光刺激能够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策略,调节神经元的信号发生、动作电位波形,以及动物行为,并且这种调控作用具有非热、可逆、长距离的特点。
该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共焦腔原理的中红外长光程气体吸收池,利用该共焦腔原理可操控激光光束在气体吸收池内的传播长度。该气体吸收池的研制为下一步开展基于中红外光学的高灵敏、快速人体呼气测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