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 FTIR光谱仪用于分析材料成分,有望引发颠覆性应用变革
近红外光谱分析平台NeoSpectra基于Si-Ware独特的硅集成微光学系统技术(SiMOST),可使光谱仪的光学元件及迈克尔逊干涉仪在硅上构建多个光学元件,从而实现低成本、小型化的单芯片FTIR光谱仪。
近红外光谱分析平台NeoSpectra基于Si-Ware独特的硅集成微光学系统技术(SiMOST),可使光谱仪的光学元件及迈克尔逊干涉仪在硅上构建多个光学元件,从而实现低成本、小型化的单芯片FTIR光谱仪。
该文章首先采用傅里叶变换光谱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了硅基VO₂材料的透射谱和反射谱,以及包含硅衬底、过渡层和VO₂薄膜在内的整个材料的光谱特性。采用一套工作频率为4.3THz的阵列成像系统,测量分析了硅基VO₂材料相变前后的透过性差异。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近红外(NIR)光谱传感器,该传感器易于制造,并且尺寸与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相当,可用于工业过程监测及农业相关应用。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期刊。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Karl Leo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透射腔(transmission cavity)与三种小分子吸收材料结合,实现了全真空制备的光谱可调的窄带有机光电探测器。
该项目主要针对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及各个关键模块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先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快激光器、太赫兹源、太赫兹探测器等一系列核心产品,打破了国外太赫兹技术在国内的价格垄断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NeoSpectra光谱传感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小尺寸、低成本的高性能组合。NeoSpectra传感器本质上是一种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它利用半导体MEMS技术实现了微型化。FT-IR光谱技术是一种成熟的光谱技术,它提供了很宽的光谱范围,以实现最佳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台有效载荷——激光测距测速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嫦娥五号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助力嫦娥五号稳稳落月并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
2020年11月24日北京时间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7月23日,北京时间12时41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上海技物所承研两项载荷将对火星表面元素与矿物成分开展科学探测。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