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用光电成像技术领域知名专家邹异松逝世,享年87岁

近日,我国军用光电成像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微光与红外夜视成像技术专业的初创者与学科带头人之一、光电学院邹异松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6日20时45分在新西兰惠灵顿逝世,享年87岁。

公开资料显示,邹异松,男,1933年2月出生,河北省吴桥人,1948年3月在大连参加革命工作,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南军政干校学习,1948年6月进入大连关东电讯专科学校电讯系学习,1949年1月进入大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预科及本科学习,1955年9月进入北京工业学院仪器系(现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攻读研究生,1957年12月毕业留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军用光学(现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期的科研教学核心成员、学科带头人之一,对教研室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2月离休。

作为教师,邹老先生一直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尽全力为培养优秀后辈人才,以推动我国军用光电领域发展。从事光电成像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邹老先生在该领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方面,邹老先生长期致力于光电成像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很快成为了该学科带头人之一。资料显示,邹老先生在国内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还编著了《光电成像原理》等3部教材。时至今日,邹老先生的著作在军用光电领域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上丰富经验技能,这也为邹老先生日后成为我国军用光电成像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奠定了基础。要知道军用光电领域一直都不是我国强项,这就需要有人能够站出来承担重任补齐这项短板。

后来邹老先生担任了我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光电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开始用其博闻强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科研经验为我国国防事业做贡献。通过邹老先生与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我国国防光电火控领域整体实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邹老先生在光电成像理论与特性分析方面学术造诣尤为深厚,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为微光及极低照度下的图像探测过程建立了系统的分析理论,具有指导性意义;主持多项国防领域重点科研任务,如“××夜视器件信噪比检测系统”、“××夜视像增强器瞬时调制传递函数测试系统”、“光电成像器件检测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微光电视实时图像处理技术”等,其研究成果被我国军用夜视系统、×××发射地面监测系统等采用。邹老先生的研究成果被我国军用夜视仪系统、发射地面监测系统等采用。经过实测邹老先生的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不仅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还一跃将我国军用光电领域推上了国际前列。

因为这位国宝专家的奉献,其在1992年开始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后来又相继获得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兵器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国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如今邹老先生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更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同时也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让我们在此祝愿邹老先生“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