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合作共创短波红外3D摄像头新时代:SWIR VCSEL+GeSi传感器
这款在1130nm波段的短波红外(SWIR)工作的3D摄像头将开创在所有光照环境中运作的3D传感器的新典范。
这款在1130nm波段的短波红外(SWIR)工作的3D摄像头将开创在所有光照环境中运作的3D传感器的新典范。
新一代3D传感相机提供更宽广的探测范围和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大幅增强传感性能,优化元宇宙生态圈的使用者体验。
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步制造工艺的红外焦平面阵列(FPA)的设计策略。该焦平面阵列依赖于专门设计的读出电路,可实现平面电场应用和光电导模式工作。科研人员展示了具有15μm像素间距的VGA格式焦平面阵列,其外部量子效率为4~5%(内部量子效率为15%)。
北京理工大学唐鑫教授团队与中芯热成联合开发,完成了首个截止波段达到2.5微米及5微米的短波红外及中波红外成像芯片的研发。
基于最优的PbS CQD光电二极管,团队进一步实现了国内首款PbS CQD成像芯片的制备,其分辨率为640×512,空间分辨率为40 lp/mm(MTF50),具有可与商用InGaAs成像芯片媲美的成像效果。
作为一种具有传统刚性光电探测器高性能的基于III-V材料的柔性光电探测器,人们可以设想它将在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范围的新型生物集成光电系统、柔性消费电子产品和可穿戴传感器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对铅(Pb)和汞(Hg)等有害元素的限制,量子点短波红外(QD-SWIR)图像传感器的应用受到了阻碍。这些限制刺激了科研领域对环保的胶体量子点的研究,其中如InAs和InSb等III-V族量子点,目前被认为是与短波红外应用最相关的量子点材料。
TriEye和东芝泰力成功打造了第一款面向工业应用的CMOS高清短波红外相机。目前,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缺乏全方位功能所需的重要图像数据,该相机利用TriEye短波红外传感技术为视觉系统提供额外的信息,重塑工业部门并增强自动化流程能力。
近日,SWIR Vision Systems发布了其基于胶体量子点的短波红外(SWIR)传感器的性能进展情况。最新进展包括该公司的胶体量子点短波红外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低于5纳秒。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3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