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者开发出低成本便携式OCT系统,将其波谱范围拓宽至红外光
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在人体难以触及的部位(例如关节)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扫描(OCT)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使该技术在其他外科和医学应用中得到使用。研究人员使用了刚性管道镜,本质上是一透镜薄管,以传递执行OCT所需的红外光。 管道镜直径仅为4毫米,在不牺牲成像性能的情况下,使设备的光束传输部分非常纤细。
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在人体难以触及的部位(例如关节)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扫描(OCT)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使该技术在其他外科和医学应用中得到使用。研究人员使用了刚性管道镜,本质上是一透镜薄管,以传递执行OCT所需的红外光。 管道镜直径仅为4毫米,在不牺牲成像性能的情况下,使设备的光束传输部分非常纤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20日指出,中国急需建造10米级口径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以及一批与其协作配套观测的特色2-4米级光学望远镜,以尽快缩小中国地面光学天文装置与国际的差距。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紧凑型红外光谱仪。它小到足以集成在一颗计算机芯片上,但它的性能仍然可以为太空和日常生活应用开辟很多有趣的可能性。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某研究所研制的国内口径最大的透射式低温红外遥感相机,于近日顺利完成了镜头装调和低温环境测试试验工作,即将进行最后的定焦阶段。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独特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可以捕捉毫秒级快速事件或动态过程的中红外光谱图像。由于该光谱范围可揭示样品的详细化学成分,可被广泛用于多种应用。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史保森、副教授周志远等学者研究出一种新技术,可显著“点亮”被红外线照射物体的轮廓,使其图像“显形”更清晰,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一支研究团队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使用搭载了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来监控Los Arboles Tulum地区吼猴、蜘蛛猿及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种群的数量。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新的成像系统,该系统在室温下利用原子蒸气激发将太赫兹辐射转换为可见光。该系统可以使用传统的高速摄像机快速有效地获取太赫兹图像,而且新技术也让太赫兹辐射的应用开发变得更容易。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帕金森患者声称,他们每天佩戴两次红光和近红外光头盔,就可减缓帕金森症状的恶化,并且提升了生活质量。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