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等利用红外光解离光谱表征炔烃/烯烃分离
研究人员将高分辨率质谱与光参量振动激光器相结合,自主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红外光解离光谱,可原位/在线高灵敏探测关键反应中间体的组成与结构,对诠释催化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将高分辨率质谱与光参量振动激光器相结合,自主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红外光解离光谱,可原位/在线高灵敏探测关键反应中间体的组成与结构,对诠释催化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来自德国GFZ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搭载了FLIR TAU 2热像仪的大疆Phantom 4 Pro四旋翼无人机,对火山进行了多次飞行拍摄,展示了在危地马拉圣玛丽亚火山。德国研究者将利用无人机观察熔岩丘(熔岩丘是由高黏度的熔岩喷出形成的许多单个的熔岩流形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5月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设在该所的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历经近3年的医-工交叉深入探索,成功研发出新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系统及手术导航技术,并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临床应用转化研究。
美国太空开发署计划在2024年发射150颗卫星,用于监视和跟踪高超音速飞行器。其中需设计并制造8颗宽视场卫星,这些卫星将装备红外传感器,因此具备初始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跟踪能力。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简称“资划所”)农业遥感团队解析了邻近效应对高空间分辨率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环境遥感》。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张智红教授课题组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Wei R. Chen教授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上发表论文,报道一种激光免疫疗法,通过使用一种免疫刺激剂N-乙酰化壳聚糖,并联合980 nm的近红外激光照射实现光热治疗,可有效清除原位黑色素瘤,并抑制远端转移灶以及肿瘤的再次复发。
通过集成创新,团队在2个月的时间内,研发出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智能热成像体温检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实现了无接触式戴口罩的无感测温,能够快速多人次无接触地检测人体体温;每个终端每分钟可以达到200人测温,满足了学校密集地测温的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采用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的大脑超扫描技术,对教学材料所引发的学生偏好,教师呈现材料的方法,以及师生之间的大脑同步,进行了深入研究。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