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磷属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叶宁研究团队获得四例碘代磷属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具有较强倍频效应和宽红外透过范围,实现带隙、倍频效应和红外透过范围间的平衡。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叶宁研究团队获得四例碘代磷属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具有较强倍频效应和宽红外透过范围,实现带隙、倍频效应和红外透过范围间的平衡。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行器结构强度系李宇航副教授、邢誉峰教授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潘泰松副教授合作,在太赫兹电磁波超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在高量子产率红外上转换发光微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Yb3+/Tm3+共掺LiYF4微晶在相同激发光功率密度的照射下更高的量子产率。
通过应变工程,可以让金刚石拥有硅的带隙,这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或氮化镓带隙,同时又被普遍用于LED中。甚至可以让它成为红外探测器,或探测从红外线到光谱中的紫外线部分的整个范围的光。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在3微米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Luminescence。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元团队首次提出了利用基于稀土纳米晶/量子点复合物探针的双激发解码策略来实现生物组织内精准温度探测。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大学合作研究小组通过使用表面配体修饰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超稳定的钙钛矿量子点,同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光学材料》(Adv. Optical Mater.)。
中红外(3-5μm)激光因在激光通讯,激光调控和激光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传统的红外晶体AgGaS2和ZnGeP2可用于中红外波段,但因其损伤阈值较低,限制其实际应用。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