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辐射可在活体细胞中操纵蛋白质,有望用于癌症治疗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高级光子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发现,与传统认知相左,太赫兹辐射可在不杀死细胞的情况下破坏活细胞中的蛋白质。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高级光子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发现,与传统认知相左,太赫兹辐射可在不杀死细胞的情况下破坏活细胞中的蛋白质。
光通信领域对VCSEL调制速率的需求不断提升,更多挑战随之而来。而在2017年,随着苹果将搭载VCSEL的Face ID引入智能手机后,中高端智能手机纷纷推出人脸识别系统,使得VCSEL应用受到市场高度重视。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单位合作,在钠金属薄膜和等离激元光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利用金属钠所具有的低熔点特点,发展了独特的液态金属旋涂工艺制成金属钠薄膜,首次揭示金属钠膜的优异光波段等离激元特性。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Ⅳ族GeSn纳米线生长制备及其光电探测应用中取得进展,相关工作以“Ferroelectric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a GeSn/Ge Dual-Nanowire Photodetector”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上 。
近日,西工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建林教授研究团队六年坚持不懈,成功研发光波长转换器件,可将近红外光稳定地转换为可见光,在丰富感知光源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光纤利用率。这项成果不仅破解光纤领域难题,也为开发其他高性能全光纤非线性光信息处理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医用激光技术研究室研究员江海河课题组在高转换效率、宽调谐脉冲中红外参量振荡激光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强太赫兹脉冲产生的研究中获新进展,利用焦耳量级的激光能量实现高转换效率,产生3毫焦的强太赫兹脉冲,并在纳米曲率探针尖端获得了超强太赫兹电场,为太赫兹操控物质状态等应用提供了新可能。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们提出了一种设备的设计蓝图。他们认为这种设备能够将周围的太赫兹波转换成直流电,这种直流电可以为很多家用电子设备供电。
日前,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官员发布了一份关于“隐形前大灯”(Invisible Headlines)项目的广泛机构公告(HR001120S0045),旨在开发计算密集型的3D红外传感器,使用三角测量和热感图像中的环境信号创建精确的传感器,以用于无人驾驶车辆导航。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