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暗电流高性能近红外硅基光电探测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在硅衬底上制备纳米级的Au薄膜和ITO电极,在硅基肖特基光电探测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在硅衬底上制备纳米级的Au薄膜和ITO电极,在硅基肖特基光电探测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考纳斯理工大学(KTU)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新款基于石墨烯-有机硅肖特基接触的红外传感器,其效率高于目前市场上的红外传感器。
来自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INRS)的研究人员引进了一种将激光光谱调谐到红外波段的方法。
研究人员提出的基于饱和吸收效应的超分辨瞬态吸收显微成像技术(简称STAN),实现了与近场光学显微镜相媲美超高空间分辨率。
近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James Bullock教授等提出了一种法布里-珀罗(Fabry-Pérot)腔增强型bP/MoS2中波红外(MWIR)光电二极管。
来自RMIT大学(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超高效的宽带光电探测器,这个探测器能够成像从紫外线到近红外波段之间的所有波长的光,它比现在市面上的光检测设备至少薄1000倍。
近日,上海技物所王林、陈效双和陆卫研究员团队与意大利拉奎拉大学Antonio Politano教授团队和南京大学万贤纲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C3V反演结构特征的第二类狄拉克半金属材料(Type-II Dirac Semimetal)太赫兹(THz)探测结构,揭示由本征对称性破缺导致的室温太赫兹频率电磁转换现象,并实现了基于该材料的偏振、高性能成像演示功能。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王强斌团队围绕“近红外II区活体影像技术”这一新兴领域,经过十余年努力,取得了系统性研究成果。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