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新技术可让红外图像“清晰显形”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史保森、副教授周志远等学者研究出一种新技术,可显著“点亮”被红外线照射物体的轮廓,使其图像“显形”更清晰,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史保森、副教授周志远等学者研究出一种新技术,可显著“点亮”被红外线照射物体的轮廓,使其图像“显形”更清晰,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一支研究团队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使用搭载了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来监控Los Arboles Tulum地区吼猴、蜘蛛猿及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种群的数量。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新的成像系统,该系统在室温下利用原子蒸气激发将太赫兹辐射转换为可见光。该系统可以使用传统的高速摄像机快速有效地获取太赫兹图像,而且新技术也让太赫兹辐射的应用开发变得更容易。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德国明斯特大学的Martin Burger及其团队介绍了一种革命性的新成像技术——压缩传感,更容易捕捉太赫兹空隙电磁频谱。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太赫兹波段,或有可能改变我们探究世界和宇宙的方式。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帕金森患者声称,他们每天佩戴两次红光和近红外光头盔,就可减缓帕金森症状的恶化,并且提升了生活质量。
近日,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多谱段集成红外探测器为核心器件的高分五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使用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对大气和陆地进行综合观测,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学科周桂江教授团队联合校电信学院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专家团队,设计合成出一类分子结构简单而发光性能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材料。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科学家们取得了新的突破,未来或能制造更具成本效益的红外热像仪,从而为智能手机等大众消费电子产品提供红外摄像头,还能帮助自动驾驶汽车更准确的探测周围环境。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最近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发表的题为《近零介电常数材料(Epsilon-Near-Zero, ENZ)上的单色多模天线》的论文,介绍了一类特殊的光学材料,可以大幅改变光学天线的特性。这种“控制”特性,为设计光学天线的新方法打开了大门。
主办单位:麦姆斯咨询 | Copyright © 2015-2025 红外新闻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604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