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在掺铪氧化锌红外透明导电薄膜获进展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是一种既透光又导电的特殊材料,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件中,如In2O3基薄膜,它的电阻率达到10-3~10-4Ω·cm,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透过率达到90%,但是它在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高,无法应用。为此,吉林大学郑传涛教授课题组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Hf…In2O3薄膜和W…In2O3/Cu/W…In2O3多层薄膜,二者在3~5μm波段均具有良好的透过率。但In是稀有金属,因此,研究可以替代In2O3的TCO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ZnO薄膜凭借着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成为替代In2O3薄膜的候选材料。

研究透明导电薄膜的关键是提高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因为这既能降低红外波段载流子的吸收率,又能提高电导率。掺杂与材料不同族的元素可以提高电导率。对于ZnO薄膜,掺杂元素可以是ⅢA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其中ⅢA族元素取代Zn2+并产生电子,进而提高载流子浓度,同时产生位于导带底部的杂质能级;而卤族元素取代O2-并产生电子,同时在价带顶部引入杂质能级。

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郑传涛教授课题组在《光学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掺铪氧化锌红外透明导电薄膜”为主题的论文。郑教授主要从事红外吸收光谱气体传感技术与应用、硅基集成光电传感器件与片上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在ZnO中掺杂Hf元素(即HZO薄膜),Zn2+的半径为74pm,Hf4+的半径为71pm,二者半径接近,这会减小由掺杂引起的晶格畸变,从而降低由晶格散射引起的迁移率。此外,当Al3+和Ga3+取代Zn2+时,产生一个自由电子,而Hf4+取代Zn2+时,产生两个自由电子。若仅通过外来掺杂提升载流子浓度,掺杂Hf4+比掺杂ⅢA族元素需要的掺杂量更少,从而减小由杂质离子散射引起的迁移率。因此,对HZO薄膜的研究很有必要。

本研究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HZO薄膜,研究了氧气流速和退火条件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厚度和光电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HZO薄膜具有纤锌矿结构,退火处理可使晶粒尺寸增加,晶面间距减小,衍射峰右移;氧气含量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小,但对衍射峰强度的影响较大。SEM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致密均匀的圆形颗粒状结构。从FTIR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薄膜在3~5μ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超过80%。霍尔测试结果表明在氧气流速为0.6mL/min时,薄膜的电阻率低至1.66×10-2Ω·cm,此时对应的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分别为13.4cm2·V-1·S-1和2.82×1019cm-3。因此,在氧气流速为0.6mL/min,退火温度为800℃的条件下制备的HZO薄膜具有最佳的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可用作3~5μm波段的红外窗口材料。

上述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70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60206004,61775079,61627823)、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201046GX,20190101016JH)的支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